港为城用,城以港兴,没有港口就没有上海这座城市。近年来,上海的港口建设不断发展壮大,货物吞吐量大幅提升。然而港口优势作为推动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障,必须是与城市发展维持良性互动的,可是一些小码头的经营者却疏于管理,忽视了港口运行中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
2021年12月15日,市交通委执法总队联合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市水务局执法总队和市城管局执法总队,在港口码头开展了生态环境问题的首次联合执法。
执法人员来到了黄浦江边的奉贤西渡地区,作为奉贤区的北大门,它与闵行区隔江相望。西渡作为码头和渡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时至今日,这里依然留有十几个中小型码头。此次联合执法,执法人员首先来到了浦联1号码头,它的经营方是上海俊光管桩有限公司。
这是一个靠泊等级为1000吨的小型码头,码头的岸线不足80米,一般来说,可以停靠长度约五六十米的1000吨级货船。在码头作业区,执法人员用鞋子搓了搓地面,没想到居然卷起了一层厚厚的泥沙。
依据《上海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堆放易产生扬尘污染的物料的港口、码头、堆场等场所应当及时清除散落的物料,保持地面整洁并及时清洗。显然,上海俊光管桩有限公司作为码头的经营方,并没有把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放在心上,面对执法人员的检查,公司负责人还试图狡辩。
执法人员的要求开启码头喷淋设施,码头负责人开始掏出电话寻找负责喷淋设施的工人,几番查找之后,电话终于拨通了。电话拨通十五分钟后,喷淋设施终于打开了。然而,喷淋的效果却一言难尽。
你看他这个喷淋的水量,看下面就很直观,连料斗都喷不到
刚查完喷淋设施,执法人员们又注意到了料斗附近的负责运输物料的皮带传输系统并没有按照规定做到防尘罩的全覆盖。
实际上,这个码头的问题并不止这些。联合执法队在上门检查前,工作人员已经通过无人机巡航,发现这个码头上存在船舶超等级停靠的情况,通俗的来说,就是在码头停靠的船舶吨位超过了码头核定的等级,而这样的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轻则造成水域污染,重则引发人员伤亡。
在进入码头区域执法前的半小时,为了避免“打草惊蛇”,执法人员已经携带一架无人机在码头附近一公里处的路口集结, 负责取证 。
完成视频取证后,执法人员立即赶到码头,不过,仅仅过了10分钟,这艘货轮却已经离开,而码头经营者并不承认刚刚有船只在这里停靠过。
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这位负责人的回答显得很笃定,不过,当执法人员拿出视频证据,他就没有这么淡定了。
眼见无法抵赖,这位负责人马上改了口,说这艘船只是临时停靠。
根据无人机拍摄到的涉案船只编号,执法队员调阅出了它的相应资料,原来,这艘超等级靠泊的船只,是一艘总吨位3994吨的货轮。
查实了浦联1号码头存在的违法行为之后,市交通委执法总队约谈了码头经营者,并对其开出了罚单。对于港口码头未采取有效扬尘防治措施的行为责令改正并处以7万元罚款;对于超过码头靠泊等级接靠船舶的违法行为处以罚款1万元。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刘晨 谭悦 编辑:夏定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