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演艺大世界核心剧场之一、有着90年悠久历史的上海音乐厅自2019年3月起开启了平移14年后的首次修缮工程,历经一年半封闭式修缮,将于2020年9月6日重新开业向公众开放。
那么修缮后,音乐厅究竟有哪些变化?哪些地方更美了?
上海音乐厅是全国第一座音乐厅,是上海第一座由中国建筑设计师设计的西方古典风格建筑。坐落在人民广场,延安中路立地,作为上海文化地标之一,上海音乐厅对于观众和市民朋友们都有着特殊的意义,被亲切的称为上海的“城市音乐客厅”。2002年9月起,上海音乐厅进行了平移修缮工程,平移66.46米,抬升了3.38米,在全国建筑平移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在2004年平移后,上海音乐厅每年都上演500多场音乐会以及上百场的公益教育活动,是上海观众了解与欣赏世界顶尖乐团与音乐家的重要窗口。为了留住城市记忆,让建筑焕发新生,给沪上观众提供高品质的音乐文化产品和服务,2019年3月起音乐厅开始了为期一年半的封闭修缮工程。
文保区域“修旧如旧”
上海音乐厅的“文保区域”面积有2000多平方米,是1930年建成的,其中就包括古典主义风格的北厅。16根气度非凡的罗马式装饰柱是北厅的一大特色,看上去是大理石材质,其实是手绘图案。修缮工程为确保罗马柱仿石漆修复质量,全部铲除基层后,再由内至外逐一按原材料、原工艺、原风格进行全面修复,还请到参与2004年音乐厅平移修缮项目的建筑彩绘工匠吕继军手绘复原罗马柱。
传统手工工艺恢复海上蓝雕花穹顶
音乐厅大厅的海上蓝雕花穹顶,距今已有90年的历史。2004年平移期间穹顶得以完全保留,没有进行任何的破坏。穹顶贴上了800多处金箔,更加富丽堂皇。这次修缮对穹顶进行了纯手工的修补和加固,在剧场灯光的绰约下显得深邃、曼妙,充满魅力与神奇。
大厅座椅翻新升级
上海音乐厅大厅座椅定制于2004年平移修缮时,当时正在装修的工人,去掉音乐厅墙面的颜料,发现最里面的一层涂刷是海上蓝。于是,重新装饰的音乐厅,把海上蓝作为主色调。同时定制的观众座椅也以“海上蓝”坐垫配以纯木制古铜色雕花包边。修缮团队把1185把“海上蓝”座椅拆卸运到日本专业座椅厂家进行原样修缮,座椅中还加装了阻尼装置,保证座椅的无声、匀速。作为专业的音乐厅座椅,这次翻新之后,通过调整布料改进吸声效果,使声学效果比起之前更好。此外,更新座椅海绵后,增加厚度,增加座椅舒适度。椅子座号使用荧光号码牌,这种号码牌通过灯光自动蓄光,连续30分钟发光,同时发光亮度逐渐减弱,方便迟到的观众找到座位。
东厅发现一块1930年原迹,还原水磨石地面
音乐厅二楼东侧休息廊修缮前铺设的亚麻油地板并非历史原物,而是2004年修缮时新做饰面部分。在此次修缮过程中,工程队于二楼东厅走廊发现一块1930年残缺的水磨石,考虑到与相邻保护空间的整体协调,按照水磨石历史地面恢复。施工团队通过4次比选,成功恢复了富有音乐厅历史特色的水磨石拼花地面。
舞台设施更新升级,适应现代剧场需求
大厅舞台位于此次修缮工程的“文保区域”,为了适应音乐厅这座老建筑的舞台需求,对舞台工艺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舞台修缮工作主要围绕舞台机械、舞台灯光、舞台扩声、舞台监督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造。引入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德国ASM吊杆机”,传动部分采用双电机形式,避免了单电机在演出过程中出现故障,吊杆不能“上下”的现象,为演出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为了保证古典乐的声音效果,大厅舞台音乐反声罩更换为知名品牌温格尔音罩。音罩拆装的时间从原来的一天能缩短到现在的2~3个小时,同时新材料制作的音罩整体提升了室内的音质效果。
“非文保区域”小厅全新改造
上海音乐厅小厅位于B2层,修缮前由于隔音工程未做到位,造成与一层大剧场上下串音,两厅无法同时演出。小厅改造的重点之一是铺设了GRG墙面。根据建声功能的要求:小厅墙面凹凸需超过5cm,且两个面不能平行。设计中参照了音乐厅装饰“四叶草”,将这一经典图案结合美学设计,演化为墙面独特花纹设计。小厅顶部对舞台的灯光和音响做了矩阵的点位设计,提供给观众更多的演出模式。小厅的座椅是推拉座椅,座椅做了6个模块化设计,根据演出内容的不同,6个模块进行不同的摆放,使舞台可以在当中,也可以在近端,甚至于可以有梯形的舞台形式。同时,通过本次修缮彻底解决大小厅之间的隔声问题,未来可以增加100多场演出,在功能上将小厅打造为以小型室内乐、电声等多种演出形式,在风格上与大厅的古典主义遥相呼应。
上海音乐厅将于9月6日、12日、13日推出「相·见」 主题开放日特别活动,上下午各一场,时间:10:00-12:00、14:00-16:00,票价:50元/人。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章海燕 编辑: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