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园不久的世博文化公园北园中,有一条特别的时光印记大道,承载着黄浦江畔的回忆,展示了这片土地在工业时期、世博会时期和世博文化公园时期的变迁。当年因世博工程建设需要,从这里搬离的很多居民、职工,都在陆续相约故地重游。他们的生活轨迹和这块区域的发展,密不可分。十几年过去了,他们唯一没想到的,是这片土地变身一个开放大公园,让他们能自由享受黄浦江畔的城市美景。
4个老邻居,相约同游世博文化公园;在这片黄浦江边的大绿地上,她们看的是美景、聊的是回忆。
张金柳和她的老姐妹们有着相似的回忆:因为世博会,她们与世代久居的老屋告别,搬入全新的三林世博家园安置房。张金柳说,住进新房的第一件事,就是请爸妈来吃饭。
张金柳的家中,至今收藏着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二十几年,我就在这块板上吃饭,一天三顿饭都是……面板就这样摆在上面,我搬进这新房第一件事,就是买了张大桌子,过年过节我爸妈、我的婆婆、我兄弟姊妹都到我这儿来吃饭!”
这场涉及11个居委、近17000户居民的大动迁,自2005年3月31日正式启动,也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单体动迁项目。时间紧任务重,世博动迁能够顺利平稳推进,可以说是上下同心、合力攻坚的结果。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来自于世博动迁的承诺:浦东当时提出,居民们为世博会搬家,一定要在补偿方案、安置房建设上,千方百计保障人民得到安居。
陆萍是原浦东新区房屋征收中心副书记,她还记得,当时浦东先行先试“砖头”和“人头”相结合,原则上就是能分得开、住得下。
“整个小区的配套建设、包括绿化布置,可以达到移步换景的要求;入住的时候居民的反响也非常好。”浦东新区房屋征收中心相关负责人方之玮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从危棚简屋住进三室一厅,一晃十多年,张金柳的日子过得越来越滋润。女儿结婚生子后,他们又在世博家园里,添置了一套一室一厅。三代人住在同一个小区,互相陪伴,也相互照顾。
“我说过一句话,我们是一步跨出几十年,提前过上了好日子。”张金柳说。
生活有了新貌,城市何尝不是换了新颜?张金柳家所在的三林地区,这块三林楔形绿地,河水清澈、植被丰富,中心城区最大的水森林,已缓缓铺开;新建的安置房已基本成形,等待着新一批旧改居民的回搬。这些年,无论是市政道路、公共绿地,还是城中村的改造项目,都实实在在改善了居民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止于此,浦东也在努力让城市更新、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反哺区域人民。
2010年世博会后,张金柳很久没有再踏上世博片区这块土地。世博文化公园北区开放后,从这里搬离的很多居民都没想到,最终,这里还是还给了人民:他们能回到这儿,拍照、散步,看看熟悉的卢浦大桥。
从钢花四溅、棚户遍地到全球盛会地、世界会客厅,再到如今开放共享的城市中心公园,这片200公顷的滨江宝地,生动诠释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旧改,再次改出了崭新的生活。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慧莹 摄像:顾克军 王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