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地铁1号线,是上海第一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当时,不少市民为了出行方便,纷纷选择在地铁沿线的一些小区买房。
然而,30年后,他们却向看看新闻Knews记者反映,每次外出搭乘地铁,都得步行穿过一条条地下人行通道。
对于老人、残疾人、病人来说,没有设自动扶梯的通道,登台阶就显得特别吃力,甚至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77岁的韦爷爷,家住玉兰园小区。小区与地铁1号线的锦江乐园站,隔着一条沪闵路,需要穿行地下人行通道,才能到达。
由于没有自动扶梯,每次过地道,韦爷爷都很吃力。
“这通道,总共一百多级台阶,我们年纪大的人,不用说提东西,就是空手,都很吃力。”
要是遇上下雨天,阶梯湿滑,老人们更是胆战心惊。
“害怕,这个路太陡了。”
“凡是拎着箱子、拎个拖车,我们都是两个人一起出去的。两个人抬上去、抬下去。”
在沪闵路沿线,类似的地下人行通道,并不少见。这些通道设有四个方向的出入口,有4到6座爬梯,但都没有安装自动扶梯。
而位于沪闵路柳州路上的这个地下人行通道,因为与高铁站、地铁站等相通,很多旅客都是拎着大包小包。
可想而知,这对于他们来说,体力上也是不小的挑战。
“拎着行李箱,还是比较吃力的,像妇女老人肯定很麻烦。”
“累啊,累啊,要带东西,就是好累。”
地铁1号线建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当时与之配套的地下人行通道,并未设置自动扶梯。
而紧挨着地铁的沪闵路立交,路面宽,车流大,很多路口也不适合划斑马线。因此,过马路只能选择走地道,否则就得绕行。
徐汇区康健街道人大办主任陈慧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经常有居民围住我们,跟我们反映,最好是能够加装电梯,但是我们也无能为力。”
地下人行通道加梯,不仅是市民们的期盼,市人大代表江晨,也把这个民生问题带到了今年的上海两会。
上海市人大代表江晨说:“地铁1号线,这方面配套设施会落后一些。人民城市人民建嘛,所以在这个与时俱进,还有整个城市发展过程当中,我觉得关注到这样的细节,是非常有必要的。”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上海就发文明确,地铁1、3、5号线等沿线地面站前广场、人行通道等公共基础设施,由属地政府进行管理。
然而,10年过去了,部分地下人行通道至今还由代建单位在维护管理,其中就包括锦江乐园站的这个地道。
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设施部副经理夏伟俭说:“我们跟属地也进行了沟通,没有移交成功。”
既然有了白纸黑字的文件,为何属地政府不愿意接管呢?
徐汇区市政管理中心主任田嬿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这个地道的结构、图纸、排水系统、电力,都涉及到日后的养护。
当时这一系列的资料都缺失,缺失的前提下,无法做这件事情。”
地铁方面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已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资料,会尽快交给属地政府。
双方都表示,后续完成移交后,将积极去推进该地下通道的适老化改造。
徐汇区市政管理中心主任田嬿说:“我们会拉着设计单位、所有的行业部门,申通一起研究,技术上的可行性。”
上海地铁第一运营有限公司设施部副经理夏伟俭也表示:“我们申通也是会全力以赴,配合属地政府的适老化改造。”
与锦江乐园站地道不同,柳州路上的地道,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属地化管理。那么,这个地道有没有加梯的可能呢?
上海南站广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文龙告诉记者:“我们会请专业单位来评估,只要有这个条件,有这个需求,我们一定积极推进。”
事实上,人行天桥加梯,也曾是一大难题。最终在各方努力下,全市38座人行天桥预计将在今年安装完成垂直电梯。
同样,人流密集的地下人行通道,无障碍化改造,也刻不容缓。
上海市人大代表江晨说:“希望能够把人行天桥改造的一些经验和好的做法,借鉴到将来的一些地道的改造中。”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潘窈窈 魏克鹏 实习编辑:尹翼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