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第26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评委见面会举行,电视剧、纪录片和动画片三个单元的中国评委齐齐亮相。由于疫情原因,今年白玉兰奖评选首次采用中国评委集中上海、国际评委线上参与的方式进行。评委会主席郑晓龙在见面会上直言,今年白玉兰奖评委面临的压力都很大,“我们看到今年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也加入到中国电视剧单元评选,白玉兰奖的范围变得更大,题材也更丰富,看得出,整体水平都在提高。所以,今年电视剧的评审会是一个比较难的事,这对我们评委来说,都是一个考验。”
以观众心态感受作品能量
第26届上海电视节共征集到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报名作品800多部,共入围白玉兰奖60部作品或节目,其中包括15部中国电视剧和10部海外电视剧。中国电视剧单元评委阵容豪华,含评委会主席在内,五位评委都曾在上海电视节获得过白玉兰奖,可以说是“全白玉兰奖”阵容。第三度担任白玉兰奖电视剧评委会主席的郑晓龙表示,上海这座城市现代、时尚,还有着上海人的契约精神、责任心,也有上海人的热情和包容,“所以我愿意到上海来,愿意跟上海的朋友们一块合作,愿意为中国的影视剧发展做点事情。”
对于评奖标准,导演沈严表示评审的过程是评委会一起讨论、学习、沟通的过程,“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准则和感受”。纪录片类别评委梁红则透露,她对作品的评审原则是“第一有意思,第二有意义有价值”。动画片类别评委王雷表示,动画正处于变革的时代,不再是小朋友的专属,今年白玉兰奖的入围作品体现出了时代特征,包括儿童动画、成人动画等皆有入围,对于评委也是个挑战。
演员何冰、殷桃都是今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中国剧评委。何冰表示,从演员转换到评委的身份难免会有压力,评审标准就是看作品有没有打动自己,“我看任何一部戏,任何一个演员表演的时候,首先是把自己调整成观众的心态,看表演有没有真的感染我,征服我。”殷桃则透露参与白玉兰奖评审对于她来说更是一次学习,“让自己从评审的角度去更全面地看待一部剧创作的过程,包括每一个主创部门的配合,是怎么样的结合,才能让一个戏的品质变得更好。”
网播电视剧更应精品化
今年白玉兰奖入围名单上首度出现重点视频网站首播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鬓边不是海棠红》等都是观众热议的话题作品。对于网播电视剧的加入,郑晓龙表示了肯定和欢迎,他指出,通过白玉兰奖的评选,网播电视剧应该朝着精品化的方向发展,更多地注重内容的打造,“在如何讲故事,如何开掘演员、人性和角色的这些方面做好,这才可能使网播电视剧长远发展下去。”
随着网播电视剧的崛起,随之而来的二倍速观看、短视频剪辑现象也在网络上盛行,评委们亦对此发表了观点。本届中国电视剧评委编剧,制片人李潇表示,编剧在写剧本时,对节奏有自己的把控和设想,但网络平台的倍速播放打破了剧情节奏,已经不能反映出原本的创作思路。而郑晓龙则幽默回应道,有些人看电视剧通过倍速来看,特别有趣。在两倍速、三倍速播放时,剧中人物说的话,观众根本就听不懂,“如果这样,我觉得宁可不看,何必费那个劲呢。”
谈及短视频带来的冲击,李潇感同身受,“我们好多非常优秀的电视剧,它们讲一组人物的成长、命运的变化,一定是跌宕起伏的,这需要观众的一些耐心,而短视频却能快速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她认为在互联网时代,观众注意力的分散和耐心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两者应该寻找到互补的空间,而非是此消彼长的竞争。沈严也认为:“我们要做的是让长视频越来越好,让越来越多的人回归到对于长视频的关注上来。”
好故事不分类型题材
见面会上,纪录片类别评委、央视纪录频道总监、制作人梁红谈到了参与这次特殊形式评选的感受,由于疫情原因,国际评委只能通过连线的方式与她一同进行评审工作,不过,她并不觉得自己很孤独,“因为纪录片把我们人类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让我们彼此的心靠得更近。”今年也有网播纪录片入围白玉兰奖,梁红觉得这值得鼓励,“很多年轻人对纪录片越来越热衷,这两三年新媒体上纪录片也特别受欢迎,这对纪录片界来说是一个好事,让一个原来有一点点象牙塔意味的文化作品走进大众,接触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