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健康类内容成为高频热搜,越来越多的医生也参与其中,利用业余时间开通自媒体账号,在网上科普健康知识。虽然在医学领域,这些医生很自信,但到了网络新媒体,他们是否还能成功呢?
一、初心为患者搭建沟通平台,但苦于工作繁忙没精力
从2020年5月起,来自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的岳嘉宁医生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短视频。1天为患者提供1个1分钟的短视频,让患者在碎片化的时间里高效地掌握一些疾病的知识,这是他做网络科普的初衷。然而,现实往往很难像理想这么美好, “第一大困难是没有时间,有的时候,为了能保证我一天能发出去一段,也比较苦恼。手里已经没有东西了,但是又没有时间去拍,这个还是要静下心来拍。这第一是时间的一个挑战,第二就是剪辑的问题。”岳医生说道。
“时间、剪辑、选题”这三座困扰自媒体的大山对于一名工作繁忙的医生来说压力可不小。但正是因为看到了科普的意义所在,岳医生还是坚持了下来,通过一年的摸索,如今他已经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一条视频的录制和剪辑。岳医生在抖音一个平台上,就已经累积有近40万粉丝。
二、医生认证限制多,不得已转战其他平台
和岳嘉宁一样,耳鼻喉科的医生蒋怀礼也在网络上崭露头角,他从去年9月开始做起了科普视频。
不过相比于岳嘉宁医生的稳步涨粉,蒋怀礼的自媒体之路就坎坷了不少。蒋医生说,他也是从抖音开始做起,起初还做得不错,有2.6万粉丝,但抖音平台对于医生的认证机制颇为严格,10万粉丝以下就无法被认证做科普,令其视频没有任何关注度,故不得已之下他停止了在抖音上内容的发布。
而看看新闻Knews记者了解到,由于无法获得平台认证而不得已停止做网络科普的医生不在少数。
就在蒋医生以为自己的自媒体之路要被封杀的时候,他的爱人帮他在另外一个平台——小红书上注册了账号,从头做起。蒋医生表示,自己在小红书上发布的科普视频与平台的受众对象颇为契合,因此收获了许多粉丝,“40岁以后、50岁以后,这个眩晕疾病的发病率会很高。而且这个病,女性比男性要多很多。正好小红书也是一个受众比较偏女性的APP,所以说我发现很多我的(账号),关注的人群都是40岁以上的女性患者。”
三、疫情促进科普 科普带动分级诊疗
蒋礼怀和岳嘉宁粉丝的迅速增长,与当下人们对健康科普知识需求激增密切相关。国家卫健委公布的《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18年)》显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由2012年的8.8%上升至2018年的17.06%,但是仍处于不均衡的低位状态。去年新冠肺炎的爆发促进了一轮医学科普的爆发,也给了科普医生崭露头角的机会。
“因为我知道中山医院的心血管科室是比较好的,所以就在网上搜了一下信息,然后在这边看诊。” “吃了几天药之后还是觉得头晕,然后就刷到了蒋医生小红书的视频。三甲医院是大医院,总归好吧。” 两位在网络上观看了科普视频,慕名而来的患者说道。
但还有很多患者不能冲着名气,随时来到上海的三甲医院看病。在我国大力推行分级诊疗的当下,三甲医院医生的网络科普未尝不是一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方式之一。蒋、岳两位医生表示,正是做了科普视频,让他们在医学深度严谨和通俗易懂之间的拿捏上找到了平衡。
四、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但专业知识普及还需高专业门槛人群
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变现赚钱”成为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于抖音、小红书这样的平台上免费的科普,本就工作繁忙的医生利用业余时间来做,似乎费力不讨好,质疑的声音也不时出现……
“你们医生这么忙,要开刀、要做手术、要看门诊,怎么还有时间去做这些?”
对此,蒋怀礼表示,“在网络时代,总归会有负面的这种东西出现,但这个不能阻止它成为一个新时代进步的阻力。”
“我的一个最初的初衷,就是把正确的一个健康的信息传到给病人就可以了。” 岳嘉宁医生回答。
科普视频做得多了,面对质疑,蒋医生和岳医生也恢复到了最初的平静。不仅是粉丝的增长,让他们觉得付出变得有价值,身边的同事也关注和被带动起来做科普,“年轻医生做科普这个问题,有利于群众进行自我保健和一些早发现、早注意。”“我就希望他的粉丝越来越多,现在是30万,可能到50万、60万,甚至100万。那么也表明我们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关注到了我们血管外科疾病这么一个领域,同时也使得我们血管外科能够有更多的市场宣传和推广。”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耳鼻喉科与血管外科的主任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
如今,像“蒋医生”“岳医生”这样的科普医生越来越多。据新榜统计,2020第一季度,抖音上有941个医生类KOL账号,快手上有702个。医生兼职做科普,或许走不出认证、签约、变现的网红“三重门”,不过在专业知识普及的赛道上,还是少不了医生这个高专业门槛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