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家住金沙江路附近的市民刘女士反映,家门口的金沙江路拓宽增设机动车道,交通拥堵是缓解了不少,但有些路段留下了不少"后遗症",有些人行道变窄,有些非机动车道被占,还有些没有铺盲道。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这条双向六车道的金沙江路,今年初刚刚完成扩宽工程启用,早高峰过去后,沿线车流平稳,原来的拥堵情况不再出现。然而,一些生活在周边小区的居民却发现,这次道路工程,给机动车带来了通行便利的同时,却也给行人添了麻烦。
据刘女士描述,现在金沙江路的机动车道拓宽了,解决了堵的问题。但好多地方都侵占了人行道。
像这段路面,原先设有绿化隔离带,来分隔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而现在改建成两条机动车道后,人行道部分只是在地面铺设了地砖,但整体却变窄了50公分,盲道也不见了,而且人非通道之间没有高低差,也没有隔离栏,不时开上人行道的快速行驶的电动车,让行人们捏了一把汗。
不仅如此,窄窄的人行道还经常被临时停靠的机动车和一排排的电动车占据,逼得行人不得不走到非机动车道上。不少市民认为,人行道设计得确实不太合理,不太方便。长风一村小区保安告诉记者,有时候路人骑电瓶车走到这里都不减速。
看看新闻Knews记者体验后发现,整段路走下来险象环生,最窄的地方仅勉强供一人通行。刘阿姨表示,她曾将这些情况向12345市民热线反映过,得到的回复是:道路先天有缺陷。“能不能在马路整个拓宽的工程定局之前,把规划考虑得详尽一点,再先天不足,做规划的部门必须要考虑出一个合适的方案,不能把这个皮球踢给我们。”
看看新闻Knews记者前往普陀区建设中心了解情况时,一位负责人拿出了项目规划图,介绍说,金沙江路路面的重新布局,其实是架空线入地与合杆整治工程的一部分,除了增加机动车道,同时也要完成沿线2.8公里的架空线入地工程。
普陀区建设中心前期部负责人朱建伟介绍,整个设计方案,人行道的布局还是符合规范要求的,都有相关的方案审批。
另外,据这位负责人透露,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也确实碰到了不可预料的情况。比如,800米人非通道没有高低差的问题,是因为在施工中发现了一根铺设于上世纪60年代的油纸电缆,无法继续开挖。“挖了以后会产生漏电,不能往下挖就意味着路面不能往下降,所以就造成我们整个道路,其实是在一个平面。”
最窄的那段人行道,是因为旁边的围墙内就是华师大校园,校方原计划退墙2.5米,以符合红线要求,但该区域内的科教大楼又将改造,改造方案迟迟未定,退墙工程也就停摆了。
朱建伟告诉看看新闻Knews记者,目前已经及时做好准备,把这段人行道补掉,也让老百姓出行方便一点。
属地建管部门表示,金沙江路沿线还有房管、绿化在内的多项景观提升工程还在推进中,待全部工程收尾后,他们会在道路上设置连贯式隔离护栏,并接通盲道,保障人车通行安全,尽量将工作做得更精细化。
市住建委主任黄永平表示,施工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对于周边区域的居民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个大问题。虽然市里面是有统一的工作标准的,但这个标准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原则,需要尽可能多的考虑到市民群众的各种需求。
金沙江路机动车道的拓宽本是一项民心工程,现在却让居民们闹了心,如果多部门能够跨前一步,提前沟通,也不至于后期再反复施工弥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无论是架空线入地,还是道路拓宽,都是系统工程,如何更科学有序地施工,把对居民正常出行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如何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也考验着属地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洪焕铨 戴晶磊 实习编辑:叶童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