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最安全的城市,留在这里很安心。”德国人拉斐尔是海德堡公司的运营经理,2015年以来一直生活在上海,即便是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时,也未曾离开过上海。 作为一座国际化超大型城市,如何在警力有限的条件下让上海的平安更富品质?
2019年全国公安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上海公安机关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科技兴警战略,以智慧城市、智慧公安建设为牵引,全面推动新时代上海公安工作提档升级,助力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让安全成为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一年来,全市刑事案件下降35.7%;在第三方评估中,上海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再创历史新高。
智能防控,让平安触手可及
上海公安机关持续推进社会面智能安防建设,打造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延伸超大型城市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感知触角。目前,全市已有1万余个居民小区、2800余栋商务办公楼宇完成智能安防建设,90余万个安防感知“神经元”时刻关注着治安态势的风吹草动,推动公安工作重心由应急处置向风险管控转变。
基于“公安大脑”全量汇聚的“神经元”感知数据,数据警察研发出一大批融汇全警经验、注入人工智能的系统模型,将刻画违法犯罪行为的数据即刻推送至一线执法民警手中的智能警务终端,大幅提升公安执法办案效能。一年来,全市“两抢”和入室盗窃、入民宅盗窃案件均下降五成以上,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首次出现“拐点”,入室盗窃、入民宅盗窃案件破案率均超过六成。
按照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总体框架,上海公安机关还积极推进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与街道乡镇层面的网格中心、综治中心平台融会贯通,通过数据共享、系统共用、智能派单,实现政府相关部门依责响应、及时处置非警务类风险隐患,使实有人口登记、群租、高空抛物、车辆乱停放等一批基层社会治理领域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能安防体系,会同各方筑牢联防联控圈层,在外防输入、内防扩散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其间,协助有关部门找到确诊病例108例,占到本地确诊病例总数的三分之一,有效阻断疫情输入传播风险。
智慧交通,让道路畅通有序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运用‘公安大脑’进行研判,给出信号控制的最佳方案。”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有关负责人表示,自从运行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以来,全市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
近年来,上海公安机关依托“智慧公安”赋能,将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融入交通管理,试点应用智能交通信号灯管理系统,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参与者,使道路通行效率平均提升10%。目前,该系统已覆盖外环线内1300余个路口。
在外滩、国展中心等130余个路口建成应用国内首创的“行人过街提示系统”,自动检测、提示警告闯红灯违法行为,成为上海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逐步推广多功能、复合型电子警察,进一步织密非现场执法网络,研发解决机动车噪音、隧道内驾车不开灯等问题的新型电子警察,道路通行秩序明显好转。
一年来,全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实现“三下降”,城区道路交通常态“泛绿”。上海在“高德”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中走出了“全国十大拥堵城市”行列。
2020年,上海市公安局将同市交通委等部门协作,全面推进城运系统道路交通管理子系统建设,通过“路网可计算、人车可测量、动静相结合”,实时感知路况,动态分配路权,智能诱导交通,着力打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道路交通管理新模式。
一网通办,让服务温暖贴心
为打造“一网通办”品牌,上海公安机关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精细化、规范化、智能化水平,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一年来,上海市公安局采用下放审批权限、推进数据共享应用等方式,进一步压缩办理时限和材料,实现办理时限平均减少58%、办事材料平均减少52%。同时,大力推进电子证照归集与应用,目前已全量归集了身份证、驾驶证、护照等21类5500余万张高频电子证照。
目前,上海市公安局已将全部71个审批事项和67个服务事项接入“一网通办”门户,其中72项实现“零跑动”办理,其他66项也实现只跑一次就能办成。此外,还将172项个人常见业务接入“随申办”APP,240项事项接入“随申办”小程序,方便群众随时、随手办理。
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近办理公安业务,上海公安机关已在全市268个派出所建设“综合窗口”,实现户政、治安、出入境、交管等高频业务的“跨警种”综合性办理。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市公安局还推出6项业务“不见面办理”,推行居住证自动签注,无需持证人前往办理,推出驾驶证审验换证、机动车检验等车驾管业务自动延期办理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已累计办理30余万笔,线上办事率提高了20%。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毛鸿仁 通讯员:忻文柯 实习编辑:钟郁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