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前的1950年10月25日,一群“最可爱的人”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面对烧到家门口的战火,退无可退,敌强我弱,中国人民志愿军凭借勇气和士气,同朝鲜人民军密切配合,最终在1953年7月27日迫使侵略者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然而,19万7653位英雄儿女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那场战役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出发,去寻访英雄儿女的后代亲人,去实地了解迎接他们回家的“忠骨计划”。
上海淮海中路,网红打卡地标武康大楼。70岁的李海放每天都会路过这里。她和这繁华相邻为伴,人到暮年,心中对父亲的思念,却变得更加强烈。
这是李海放在20军烈士家属的微信群里,和大家分享的一篇祭文。
“今天是2013年8月1日,我们来到韩国坡州中国军人墓地,祭奠国际主义的英烈们。这里静静地躺着367位从当年战场迁移过来的志愿军烈士,只有遗骸,没有姓名。你是谁?谁的儿子?谁的兄弟?谁的父亲?但愿能早日查明你们的身份,让亲人把你们接回家,你们在海外漂泊的时间太久太久了!爸爸,您在哪里?女儿怀念您,女儿接你回家。爸爸李树人是20军58师172团的政委,在抗美援朝战争五次战役中牺牲了,时年31岁。
2012年,妈妈带着心中最大的遗憾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路。爸爸赴朝参战时我只有6个月大,爸爸牺牲时我也只有13个月,对爸爸没有印象,更没有享受到最伟大最厚重的父爱。如今,爸爸唯一的女儿——我,也已是华发苍颜,步入老年,但愿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实现妈妈的遗愿:找到爸爸的忠骨,接他回家。
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取了祖国人民长久的和平和安宁,如今祖国强盛了、民族振兴了、人民富足了,我们完全有理由、有能力、有责任让没有回家的英灵早日回家!这是祖国的尊严、民族的尊严,更是对国际主义英烈的尊重,让活着的人不再流泪,让漂泊在海外的亲人早日叶落归根。”
李海放的父母——李树人和朱虹在解放上海后,安家在嘉定。1950年,他们双双出国参加了志愿军作战。
李树人入朝后,即投入长津江战役。他率侦察排、突击营在没膝大雪中奔袭开路,使部队迅速突破长津江。他脚趾冻坏,仍继续投入第五次战役。1951年5月,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发起攻击。一支队前锋三营,16日深夜,突破昭阳江,由蓝田里沿山沟向南攻击。李树人率二营与团直属部队进入一狭窄山沟中。此时,突遇美军、李承晚部密集炮火袭击。他率军沉着应战,组织炮连、警卫连战士向山头敌军反击。
此阶段,李树人奉命回师部接受新任务,途中不幸被敌炮弹击中,伤势很重,讲话困难,他仍嘱咐通讯员通知团长回师部接受新任务。5月17日上午,李树人逝世,遗体就地掩埋。
为避免伤心,在李海放成长的过程中,母亲朱虹很少提起父亲的过往。母亲离世后,她就开始在沈阳、韩国京畿道坡州墓地寻找父亲的痕迹。母亲生前珍藏的父亲少量遗物,是她唯一的线索。
李海放珍藏着一本红色封皮的笔记本,这是一本1950年9月份的英模纪念册。当时,杨根思参加第一届英模大会。回到172团时,把这个珍贵的纪念册送给了团政委李树人。“这是杨根思的签名。李树人同志留念。杨根思,1950年10月24日,还有他的章。杨根思很可惜的,他是11月29日牺牲的,等于从这个本子拿到,到牺牲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就是爸爸的遗物里找到的。”
李树人与杨根思的友谊可以追溯到“老1团”——新四军1纵1师1团、172团的前身。杨根思参军在1团1连3排当战士时,李树人是团政治处主任。杨根思作战勇敢,被评为团战斗模范、华东爆破大王、华东一级战斗英雄……作为团领导、政治工作者,李树人看着杨根思一步步在战火中成长。12月25日,《人民日报》在显着位置刊发了新华社记者的战地通讯《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
“妈妈去世以后,就是2013年,我想我要到沈阳去一次。去看看那个地方,因为都是一些抗美援朝牺牲的烈士,里面有一些是爸爸的战友,包括杨根思。”
“团政委李树人到营里宣布了杨根思的任命,任命其为58师172团1营3连连长,并勉励他,要像火种点燃战士,带出党放心,人民信得过的英雄连。光看到爸爸的一些战友回忆他的一些文章,看到这爸爸的原话,我还是蛮激动的,心里想想爸爸还挺会说的。”
八年多的时间,李海放对父亲的了解逐渐清晰起来。她找到了当年参与抢救父亲的卫生员,对70多年前的场景终于有了一点了解。
“1951年5月17日夜,我们在蓝天里一带展开救治工作,凌晨40许,从前方送来了身负重伤的,并已处于昏迷状态的李树人政委,我们当即为李政委做全身检查。李政委的腹部、左侧胸部以及肩胛骨被炮弹炸伤,引起大出血,我们立即为李政委进行输血,并准备手术。但李政委此时,已停止呼吸,终因抢救无效而牺牲。后来我交代手术长夏国林处理后世,夏国林买了一个马槽,加盖上门板,把李树人政委安葬在蓝天里村后的山上,并竖了一块木牌,写上李树人政委的名字。”
2014年在韩烈士遗骸开始分批运送回国,李海放看到新闻非常激动,第一时间赶到了沈阳。“一辆辆车开过来的时候,就觉得特别揪心。就感觉车上肯定有一座棺椁是我父亲的。我就拼命在那边叫,叫爸爸,爸爸。我希望他能听见……我们等的时间很长,车子开就一瞬间,就过去了。本来总觉得,好像爸爸的遗骸从国外回来,不大可能的事情了。现在好像有希望了,这些为国家流血牺牲的烈士,国家没有忘记他们!”
(看看新闻Knews记者:陈瑞 摄像:张凯 吕心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