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售假冒LV奢侈品包袋的犯罪团伙勾结品牌专柜工作人员,在新品发布前对包袋进行仿制,假货甚至早于真货上市。为了证明自己仿制的是正品新款,还在假货里内置了NFC芯片,扫描访问官网正品链接。日前,上海警方经过六个多月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假冒注册商标案,全链条捣毁以许某某、郑某某等人为首的制售假冒LV品牌包袋犯罪团伙,抓获假冒注册商标嫌疑人62名;缴获制假设备30余台;假冒品牌包袋2000余只;制假皮料、五金配件、防伪扣、虚假芯片等各类原材料10万余件,涉案价值共计人民币1.1亿余元。
2019年12月,上海青浦警方在工作中发现,有人通过朋友圈常年对外销售疑似假冒LV品牌包袋,起初警方以为这是一个普通的末端售假者,但深入调查发现,该帐号还对外销售LV包袋的五金配件。青浦公安分局经侦支队食药环侦大队大队长蔡海峰说:“一般从微信朋友圈发现的这种售假包的情况来看,就是从外面买假包然后通过朋友圈卖,但是他居然能发这种五金配件,这说明他不仅参与制假,并且背后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对资金和物流进行追踪,警方发现该微信号所售商品系假冒商品,且销量巨大,而微信账号实际使用者系居住在广东省广州市的郑某某。警方随即成立专案组,经过数月缜密侦查,一个以许某某、郑某某等人为首的藏匿于广州、东莞、佛山三地的制售假团伙逐步浮出水面。
6月29日,专案组赶赴广东实地侦查,逐步查明该制售假团伙上下游链条分布及分工情况。该团伙层级明确、分工细致,上游主要是以郑某某、杨某某分别为首的包袋原材料制假团伙,负责五金配件和皮料仿冒生产加工。中游则是以许某某为首的假冒包袋整包生产和批发团伙。下游是以唐某某、林某某各自为首的销假团伙,他们作为一级经销商,通过开设档口招揽大买家,并以订单批发模式进行销售,同时还利用微信朋友圈对外进行零售,从而将假冒品牌包袋销往全国各地。
7月14日上午9时许,警方在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等地40余处窝点同步收网,一举摧毁以郑某某、许某某等人为首的制售假冒LV品牌包袋犯罪团伙。经查,郑某某、杨某某等人为牟取非法利益,通过勾结广州LV品牌专柜员施某,由施某利用工作便利,在新品包袋公开发售期前,通过其他专柜等渠道提前获取新品包袋,并加价出售给制假团伙进行仿制,从而使得假冒品牌包袋能够同步甚至早于正品包袋公开发售期上市销售。这些造假成本1、200元的假包经过层层批发,最终以400-700元的价格分销至全国多地,甚至销往境外。
此外,该制假团伙为迷惑广大消费者竟还搞起了“自主研发”,在假冒包袋中植入正品包袋都没有的NFC芯片。由团伙成员吴某某等人在网上采购普通NFC芯片,通过软件将正品包袋官方网页信息写入芯片,并植入假冒包袋。据品牌权利人介绍,LV正品包袋没有手机可以直接识别的NFC感应芯片,只要是能够使用手机NFC感应功能感应识别的包袋均为假冒品。
目前,郑某某、许某某、杨某某、施某、吴某某等35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林某某及唐某某等1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青浦警方依法刑事拘留;其余6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8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均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现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真假鉴别
1、正品用料为帆布,是较粗厚的棉麻织物,因其采用平纹、斜纹组织,包袋表面凸起的密集颗粒物系在帆布表面进行镀膜、压花,添加树脂等其他特殊材料的制作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使其防晒防水防紫外线并更耐磨;而假冒产品是以平滑的PU合成革为材料,印制图案后再以滚筒压印的方式仿制出密集的颗粒效果。
2、正品没有异味,假冒产品带有刺鼻气味。一般皮革中都含甲醛,因为生产皮革在染色的过程当中需要用到甲醛,因此异味会掩盖皮革的气味。
3、车线材质和工艺不同,正品拼接处用线厚实、工艺精良;假冒产品用线单薄,走线不平整。
4、正品内衬挺刮不起泡,假冒产品台面涂胶工艺不到位或胶水质量不高,晾干后内衬里布与外侧PU粘合不紧密。
5、部分款式正品底部拼接处略有立体感,假冒产品工艺无法达到同等水平。
6、正品油边厚实饱满,假冒产品油边单薄,工艺简单。
7、正品的内侧标牌字迹刻印适中,假冒产品的内侧标牌字迹刻印或深或浅。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切勿购买假冒商品,网上购买商品时要通过正规渠道,切勿相信远低于市场价格的商品,以防被骗。
(看看新闻Knews记者:毛鸿仁 编辑:祝闻豪)